正文

重症新生儿先心病康复记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夏日里,我们见证了一个生命的奇迹,一个勇敢的小战士,面对复杂先心病这一艰巨挑战,凭借顽强的生命力与医疗团队的不懈努力,一步步从生死边缘走向了康复的光明大道。

他的故事,是勇气与爱的赞歌,更是在胡盛寿总院长的统筹指导下,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推动危重新生儿先心病绿色通道建设和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的又一生动案例。


生命的第一道考验——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


在2024年春天的一个清晨,小泽(化名)的妈妈在常规孕期体检中发现孩子主动脉缩窄,心心念念的宝贝总想让他也来看看,于是在2024年的夏天,他带着第一声啼哭来到了这个世界。出生不久,他即被诊断患有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这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它意味着主动脉的某一部分狭窄,限制了血液流向身体其他部位的能力。对于新生儿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初生即遇挑战——新生儿心肺复苏


在小泽刚出生没多久,就因为“呛奶”在当地医院实施了紧急心肺复苏。紧急行气管插管,保住了生命。但也为后续反复感染埋下了隐患。为了得到更权威的治疗,家属打听后来到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通过绿色通道直接收住PICU。


困难再升级——插管不耐受,二次插管


为避免呼吸机依赖和相关感染风险,入院第3天,给予小泽拔出气管插管,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但这幼小的新生命,似乎还承受不了这生命之重,在无创呼吸支持中,孩子仍然出现了呼吸困难,并且逐渐加重。不得已,来自北阜的杨雪芳主任再次给予小泽气管插管。快速而准确的插管置入,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舞蹈,每一毫米的移动都承载着对生命的尊重,为他的小小身躯注入生命的活力。

无声的许诺——精细手术,重塑生命通道


鉴于患儿无法脱离呼吸机,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助理王小啟教授率领顶尖的心脏外科团队为其进行了主动脉弓成形术,这是一场高难度的手术,旨在修复缩窄的主动脉弓,恢复正常的血流通路。在决定进行高风险手术的前夜,主刀医师王教授紧锁的眉头下藏着不易察觉的温柔,他在心中默默许诺,要为这个小生命开辟一条希望之路。最终以精湛的技艺和无尽的耐心,成功为小泽重建了生命的重要通道。


顽强的对手——对抗多重感染,多重耐药的挑战

手术顺利结束,但小泽术前的发热带来的确实是不幸的消息,术前培养结果显示他遭遇了多重感染,呼吸道及血液里都检查出了细菌,且细菌表现出多重耐药性,这无疑又是一道难关。医疗团队没有退缩,通过精密的抗生素管理策略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立即联系了检验科加宽对细菌的药敏实验,联系药剂科为其申请特殊治疗的抗生素。整个云阜大机器转动下,药物迅速到位,成功控制住了感染,保护了小泽脆弱的免疫系统。


我们的大山翻了一座又一座——术后康复,轻舟已过万重山


由于呼吸机的依赖、反复的感染、凝血系统的考验,手术后的康复之路同样不平凡。同样来自北阜的鲁中原主任为小泽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呼吸、循环、抗感染、凝血系统小心翼翼的维护。特殊的抗生素带来特殊的少见的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需要在感染控制和不良反应之间寻求平衡;患儿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输注、需要在血栓风险与抗凝之间寻求平衡。一次次的查体,仔仔细细的评估。再次拔管,脱离无创呼吸机,1小时、3小时、10小时,1天,持续脱机,整个PICU团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王护士长在忙碌之余,总不忘给小泽讲故事,她的声音柔和,像是春风拂过,带给小泽和家人一丝慰藉。经历了细致入微的护理、营养支持和物理治疗,每一步都凝聚着医疗团队的智慧与爱心。


胜利篇——重获新生,笑对明天


经过近1月的不懈努力,小泽终于战胜了一切困难,顺利康复。随着小泽逐渐康复,家属在电话里一句句“谢谢、谢谢、谢谢”,不知道多说什么,也不知道能说什么,更不知道能说多少遍,仅仅2个字,浓缩了无限的感情。小泽的笑容再次照亮了整个病房,证明了无论生命的道路上有多少难关,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家庭的爱,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战胜困难,迎来健康和希望的明天。他的故事,是对所有正在与病魔斗争的孩子及其家庭的鼓舞,也是对云阜医护人员不懈探索与奉献精神的最高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