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进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警惕!预防!
秋风起,冬意浓,进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警惕!预防!
这个看似静谧的季节,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据统计,冬季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出20%-30%,气温骤降和天气干燥等因素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较大压力。
导致冬季心脑血管易“闹脾气”的原因?
1. 气温降低引发血管收缩
冬季气温下降,人体为保持正常体温,血管会收缩,导致血管阻力增大,尤其是冠状动脉供血量减少,心脏负担加重。这种情况对本身有动脉硬化、心脏病等患者来说,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事件。
2. 血液粘稠度增加
冬季人体出汗减少,水分摄入不足,容易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加上低温条件下,血小板活性增强,血液更易凝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根据相关研究,冬季的血液粘稠度比夏季高10%左右。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高危人群,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导致血栓,从而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疾病。
3. 血压波动
温降低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临床研究表明,冬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比其他季节高出5-10mmHg,这给心脑血管疾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此外,早晚温差大,使得血压波动加剧,也容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4. 心脏负担加重
冬季寒冷会增加心脏的氧气需求,而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又进一步限制了血液流通,这种供需失衡会加重心脏负担。特别是在清晨,由于夜间气温较低,体表血液循环较慢,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5. 个人生活饮食习惯
冬季昼短夜长,活动减少,饮食方面则易摄入更多热量高的食物,这会导致体重增加,脂肪堆积,进而加重心脑血管负担。同时,冬季呼吸道感染多发,感染性疾病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等严重疾病。
冬季预防小贴士,用“心”守护健康:
1.保暖是关键:外出记得裹成小熊,头部、颈部、手脚别受凉,室内也要保持温暖舒适哦!
2.饮食有讲究:多吃鱼、坚果,少吃油腻重口味,膳食纤维不能少,控制体重,让血管更轻松!
3.多喝水:每天8杯水,起床睡前各一杯,稀释血液,远离血栓!
4.动起来:室内瑜伽、慢跑,微微出汗就好,记得热身哦,别让寒冷伤了你的心!
5.监测指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朋友们,记得定期量血压、测血糖,有问题及时就医!
6.预防感冒:流感疫苗打起来,勤洗手,少聚会,保护好自己的小心脏!
7.好习惯:充足睡眠,放松心情,别让压力压垮了你的健康!
总结:心脑血管疾病危害大,治疗难,费用高。冬季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气温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压波动大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心脑血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冬季的特殊气候特点,通过保暖、饮食调控、合理运动、监测血压和预防感染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记住,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失去了一切!
这个冬天,让我们一起守护心脑血管,温暖过冬,健康常在。